1)第763章 众卿可知税制三大定律?_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文华殿。

  一年一度的春季经筵,隆重开讲。

  所谓经筵,就是为皇帝特意开设,为皇帝研读经史而开设的御前讲席。

  儒臣希望君主深居内宫,维护圣体,专研圣学,统治天下……好吧,说简单点,就是给皇帝洗脑,让他乖乖听话。

  早就西汉时期,就有了经筵。

  到了大明一朝,经筵制度已经十分完善。

  经筵根据内容的不同,被分为月讲、日讲、午讲、温讲。

  每次经筵,六部五寺、翰林院学士、祭酒等朝廷重臣们,几乎是全员参加。

  所以经筵又被称之为“会讲”,其仪式极其隆重,被奉为是‘大明第一国事’。

  崇祯是个十分好学的有志青年,因此从登基之初,就十分重视经筵。

  可最近几年,大好青年硬是被某个道士给带坏了,越来越难以约束,越来越离经叛道。

  甚至纵容云逍子,推行什么‘科学’,并且大有取代儒学成为显学之势。

  因此大臣们对这次经筵空前重视,抓住洗脑的机会,给皇帝陛下的脑袋好好洗个澡。

  “孟子曰:尊贤使能,俊杰在位,则天下之士皆悦……”

  此时担任讲官的是顾锡畴,讲的是《孟子.公孙丑》。

  此人跟顾炎武是同乡同族,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,现任翰林院侍读学士。

  顾锡畴自知责任重大,使出浑身解数,那真叫口若悬河,舌绽莲花,天花乱坠。

  坐在御案后面的崇祯,心不在焉,昏昏欲睡。

  最近因为银子的事情,大明天子十分烦心。

  不是因为缺银子,恰恰相反,是因为银子太多了。

  去年抄家抄的厉害……不,朝廷的进账多,国库越发充盈。

  没银子的时候,各个衙门争破头。

  现在银子多了,反倒争的更加厉害了。

  不光是六部五寺等衙门,内廷同样也在争。

  宫殿多年失修,这里要添置家具,那里要修园子。

  国库的银子就是肥肉,都在争抢,却没有几个真正为国为君分忧的。

  搞得崇祯很是心烦。

  再加上他此时对经筵,远没有登基之初那么感兴趣……以前是小甜甜,现在连牛夫人都不如。

  听官员们讲经,还不如多听听叔父的教诲。

  叔父随随便便一句,就能胜过他们讲十年的经。

  不,听儒臣们讲经,越听越迷糊。

  听叔父的教导,却是脑袋越来越清醒。

  叔父啥时候能返京呢……

  崇祯正神游天外的时候。

  一名太监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。

  顾锡畴眉头一皱,停止了讲经。

  礼部尚书孔贞运指着那太监呵斥道:“你怎敢擅自入内,干扰国之大事?”

  崇祯见太监手里捧着几本奏章,皱眉问道:“何事?”

  太监答道:“有来自江南的奏章。”

  崇祯早就吩咐过,无论什么时候,但凡是有来自江南的奏章,立即在第一时间奏报,不得延误。

  否则给这太监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